從順鎰汽車倒閉一事看台灣汽車市場未來
AUTONET記者:蔡致堅
基本上就台灣目前的經濟狀況來看,油價上揚導致民生物資受到波及,諸多產業拼命移往成本較低的中國,與銀行濫發信用卡、現金卡所爆發的卡債問題,再加上政治醜聞層出不窮,讓現在的消費者多持保守購車態度;且隨著國外原廠的強勢和外匯居高不下,進口車商每發表新產品,雖然打著全新設計,配備也更為豪華,但價格卻硬是向上調整一大截,縱使打出多期零利率的方案,卻也難掩步入困境的局面。
回顧十年前,新車蜜月期最短為三個月,最長可達半年的盛況以不復見,現今反而是新車一上市就搭配優惠專案,在這樣的情況下雖能吸引消費者,卻也無形中增加車廠與消費者間的負擔。再者新車一開始就降價,經銷商為了生存必然要承受成本壓力,總代理也給予達成目標,為了能繼續販售該品牌,經銷商自行吸收後就變成掛牌的新古車,所以從前年起這種狀況就非常明顯,去年玩得更兇,連某些車商的租賃事業也換裝新車型,一方面藉機提升總掛牌數,一方面能穩住市場的佔有率。結果在這種惡性循環的購車模式下,所有的問題都在今年突顯出來。
曾有許多車廠問過我同樣問題,「為何今年的車市這麼冷?」,其實我想告訴他們,這不是只有今年冷,而是市場規模本來就應該縮小些,而非為了衝業績而拼命灌水,尤其在景氣不佳、購車人口減少之際,縱使新車輩出也要戒急用忍,回想國產車製造還未達到水準之前,所有人不是也買得很開心。當然針對部分年事已高的車型,要不就降低售價將傷害降至最低,要麼就狠狠地出清存貨,千萬別將庫存車當作寶。
其實車廠也不要一味認為景氣差車不好賣,應該要多想想如何能創造利多,許多車廠之所以不願意生產適合台灣的小型車,最主要是成本高利潤低,但在高油價時代人人縮衣節食,誰還願意掏錢出來購車;另一方面配備越豪華成本當然高,這並不能怪消費者胃口大,而是車廠本身該檢討是誰將顧客的胃口養大,現在這個問題已經無法回頭,但或許能針對經濟性作思考,老百姓口袋沒錢管你配備多豪華,車只要能開省油就好。
如果一開始就強調車輛本質,並教育消費者真正的用車購車習慣,或許就不會造成今天這種局面;當然媒體本身所需負的責任也不小,沒有恆溫空調、DVD、電動皮椅又如何?你看歐美日等成熟市場,有多少車的配備是最頂級?比例相當低,民眾只將汽車當成個人代步工具,而非炫燿的產品,這一切都是自卑感作祟。
雖然順鎰汽車僅是貿易商,但從一家貿易商無預警關門大吉,可看出台灣汽車市場真的到了瓶頸,搞不好哪一天變成國產車廠倒閉也有可能,相信某些人士迷信數字遊戲,對台灣市場抱存樂觀態度,就我個人經驗的分析,這已經不是十年前的台灣,台灣市場規模40萬輛就已經頂到天了!
當然我也希望台灣的車廠要記取教訓,別為了銷售量而灌水,甚至忽略既有品質,進而影響消費者購車意願;同時媒體也千萬別道聽塗說,並秉持專業度,務必要達到教育消費者的義務和責任,這樣才能使台灣汽車市場欣欣向榮地發展下去。
留言列表